在現實消費環(huán)境里,不少消費者覺得,自己在維權過程中一直處于被動地位。主張自己的合法權益,仍然需要費時、費力和商家博弈。那么,是什么讓我們的維權之路步步坎坷呢?記者多年跟蹤維權案例發(fā)現,首先,舉證難是一道關卡。商品質量檢測面臨部分標準缺失,且成本高昂的問題。其次,便是來自消費者缺乏相應維權知識,甚至“病急亂投醫(yī)”,因迷茫讓維權之路更顯崎嶇。
□舉證關
標準缺失成本高昂檢測嚇跑維權人
怎么才能證明自己購買的家居產品存在質量問題,大部分消費者首先想到的是——檢測!拿到權威機構的檢測報告,就拿到了維權的砝碼。不過,產品質量檢測并非消費者想得那么簡單。由于標準缺失、檢測條件苛刻、費用高,要走這條路需要有莫大的決心。
家具檢測
不只檢測一塊板
家具檢測標準目前可以說是家居品類中最為齊備、最具可行性的了,但是仍有人對其望而卻步。在很多消費者心目中,家具檢測就是切一塊家具上的板材即可,雖說是破壞性的,但這種程度還能接受。但是記者咨詢權威檢測機構后發(fā)現,并非那么簡單。
首先,一塊板是可以檢測的,一般可取一塊500㎜×500㎜的樣品,兩周后拿結果。但是,檢測只對這塊樣品負責。比如,取的是抽屜里的襯板,那么結果就只能說明這塊襯板如何。這當然是不能表現家具的整體質量的。
那么,要做全面、詳盡的檢測,消費者就需將問題家具整體搬運到檢測機構。檢測人員將對家具的各部分材質進行詳細鑒別。然后根據不同材質的材料所占比例計算抽樣的數量,再進行隨機抽樣檢查。這樣的檢測結果才是最公正、詳細的。不過,這么一來家具肯定是散架了。
除了有害物質釋放,還可針對木工要求、外觀質量進行檢測。不過,按照標準規(guī)定,所檢家具應該是全新、未經使用的。但消費者家中的家具若已經使用過,很多問題就很難說得清楚。以開裂為例,可能是由于產品質量造成的,但也不能排除其他原因。因此,哪些項目可以進行檢測還需要評估,并且消費者也要與商家協(xié)商得到確認。
窗子檢測
搬走窗子怎么過
塑鋼窗出現問題,也可檢測維權。標準有,檢測機構也有,但是就是讓人沒辦法去做。
就單測最常見的結露一項,便需把窗子直接卸掉搬去實驗室。而結果要幾天后才能得出。試問,沒有窗子的日子要怎么過呢?而且檢測人員提醒,這窗子折騰了一通,估計也就變了形,再難安裝上了。如果現場檢測呢?也可以,每塊玻璃1600元的檢測費,當場出結論。不過,按照標準某些項目應該檢測窗戶外側,但限于層高,檢測人員肯定不能去玩“空中飛人”。因此,只檢測內部的結果廠家承不承認,就還要您自行協(xié)商了。
床品、暖氣
用過就不能檢測
床上用品出現異味、脫色,懷疑有質量問題要檢測;暖氣漏水要確定責任方要檢測,這里提醒您,檢測是可以的,不過檢測機構的要求是——樣品必須全新。
說到這里,不少消費者肯定都會疑惑,床品肯定是洗了才能知道掉不掉色,暖氣肯定也是用了才會發(fā)生漏水。不過沒辦法,標準就是這樣規(guī)定的。
記者咨詢京城多家檢測機構得知,對于床品,只要是洗過的,所有的檢測機構都不能檢測,因為沒辦法對比了,結果商家也不會承認。只有打開包裝后馬上發(fā)現有異味或掉色,才能來做檢測。有人支招可購買同批次產品進行檢測,但這個結果商家認不認可,還需要協(xié)商。暖氣也是如此,樣品必須是全新的。
軟體家具
檢測標準有望今年出臺
沙發(fā)、床墊這類軟體家具的有害物質限量標準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沒有可依據的標準,各檢測機構就無法操作。自記者進入家居建材領域以來,便每年都會有消息稱軟體家具標準會在近期出臺,至今已有五年,仍未見推出。而與此標準息息相關的家具“無損檢測”——氣候箱檢測法標準,也是遲遲不見動靜。
2014年11月,全國家具行業(yè)標準化工作會議在廊坊召開。對于即將批準發(fā)布的木家具、沙發(fā)等“3項家具有害物質限量國家標準”的相關問題,與會代表進行了深入探討。當時放出消息稱,國際領先的家具“無損檢測”標準,有望在2014、2015年這兩年出臺。業(yè)內本以為這次是確切消息,但最后仍然是“空炮”。最近,記者又聯(lián)系業(yè)內專家,其表示,相關標準已經有實質性的發(fā)展,應該在今年下半年公布,語氣中也有諸多無奈。無論怎樣,希望這次是真的吧。
漏水也能鑒定
但要走司法程序
鄰居家漏水,自家遭殃。這類問題最容易導致鄰里糾紛,而且權責不容易區(qū)分。因為水是無孔不入的,只有在建筑的薄弱點才能反映出來。三樓墻面被洇濕,漏水點可能在六樓。現在的福音是,要判定漏水原因,可以找專業(yè)鑒定機構啦。不過,要求是必須走上訴訟之路。
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咨詢了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建筑工程質量司法鑒定中心,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確實可以對居民家中的漏水點進行判定,目前他們只能接受法院的委托,也就是說應該在起訴后引入司法鑒定。想必,很多業(yè)主都不愿意和鄰居鬧上法庭。此外,該項鑒定可能要對家中設施做出破壞,因為有些問題單憑現場觀察不能判斷,必須經過必要的試驗。通俗地說,瓷磚可能會被敲掉,甚至屋內的墻面、頂面也會遭殃。相信很多業(yè)主看到這些,已經在打退堂鼓了。
空氣質量檢測
商家認不認兩說
懷疑家里的有害物質超標,完全可以做空氣質量檢測。不過,通過記者多年來的接觸,此項檢測作為維權證據,實在有些雞肋。此項檢測簡單地說,就是在室內中多點對空氣取樣,然后在實驗室分析其中有害物質是否超出國家標準。不過,采集的樣本混合了多種產品的釋放物,房間里有家具、地板、墻漆、壁紙膠等,這些都可能釋放出一定量的有害物質,那怎么可以就此判定誰不合格呢?顯然沒有商家愿意承認這樣的結果。記者就碰到過這樣的案例,業(yè)主懷疑家中的沙發(fā)有害物質超標,想使用空氣質量檢測的方法。但檢測機構要求,必須提供一間沒有任何家具、地板的房間作為檢測空間,消費者根本無法滿足這一條件,所以只好作罷。所以,要了解自己的室內空氣質量,不妨找權威機構做一個檢測,有問題及時整改。如果要用作維權,那么要事先與商家協(xié)商清楚,這個檢測怎么做,其才能承認檢測結果,否則,可能是白忙一場。
□認識關
優(yōu)柔寡斷錯失主動權投訴有方才能順暢
除了在前面提到的在舉證上的諸多困難,導致一些消費者選擇隱忍,其本身對產品知識、維權途徑的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讓事情變得“復雜”,甚至向過度維權的方向發(fā)展。
維權別瞻前顧后
案例:某消費者在網絡平臺購得多件價格僅一千多元的,號稱使用純實木和真皮材質的家具。但是家具到家后,消費者目測認為所謂的實木家具中還混雜了大量的人造板材,“雕花也是樹脂的”,而真皮部位一看就是“人造革”。同時,家具還釋放出嗆人的氣味。商家的回復是讓消費者拿出檢測報告,證明產品有問題。但消費者認為檢測要把家具運送過去太費勁兒,而且萬一合格了自己就虧了。最后在網絡平臺的協(xié)助下,商家同意無理由退貨,但消費者打聽了一下運費又打起了退堂鼓。“運回去得好幾千,比家具都貴。”最終,以自己忍著告終。
點評:消費維權屬民事糾紛,一般主張誰主張誰取證。上面我們提到了,木家具有害物質釋放量的檢測已經是目前家居品類里檢測標準最全、最方便的檢測之一了。如果檢測怕吃虧、退貨怕運費貴,這就相當于完全放棄了自己的權利。自己心里憋屈,同時也助長了不法商家的氣焰。對于這樣的消費者,我們只能說:“該出手時就出手吧!”
當機立斷莫變被動
案例:有消費者購買了一套定制家具,安裝后發(fā)現異味嚴重。在隨后的一年多里,他采用了多種辦法進行治理,均無成效。于是找到一家檢測公司做了空氣質量檢測,結果表明室內空氣中甲醛含量超標3倍。隨后其找到商家維權,但商家并不承認他手持的空氣質量檢測報告,同時要求消費者做家具有害物質釋放量檢測。但這時消費者提出,這一年多里,他想盡辦法散味,家具里的甲醛肯定跑出來不少,這時檢測對他不公平。此時,維權陷入僵局。
點評:記者咨詢檢測機構發(fā)現,其檢測的數值只能表示當時樣品的情況,“不能倒推和追溯。”同時,一年多的放味兒對甲醛釋放量到底有多大影響,也無從考證。這里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不在發(fā)現家具有問題的第一時間投訴,并進行檢測呢?很多消費者都覺得投訴太麻煩,所以一般會采取“等等說不定就好了”的態(tài)度來對待問題產品。不過,這樣換來的只能是錯失主動權,讓自己陷入尷尬。
找對途徑才順暢
案例:“用了幾年的皮沙發(fā)出現裂紋怎么辦?”一位消費者試圖通過沙發(fā)品牌的售后服務來解決問題。但是到當時購買沙發(fā)的門店多次,銷售都說維修歸維修部門管他們不清楚。最后,店長給消費者一個電話,說是公司維修部門。但其致電后發(fā)現,只是一個不知名的維修公司,該消費者就此認為沙發(fā)品牌售后體系混亂,并且直接將沙發(fā)送了人,不再維修。
點評:尋求服務或投訴,其實也要找對通道。案例中的消費者一直在跟門店的導購周旋,認為負責賣就要負責修。雖說導購沒有維護品牌形象,但是大部分企業(yè)的銷售和售后是兩個體系卻是事實。記者試著撥打了該沙發(fā)品牌的官方客服電話,足不出戶就聯(lián)系到了維修部門,而且修復裂紋這樣的工作是品牌自有的工人進行的,根本不是外包公司。有時候,是不是換個思路就會海闊天空呢?
TIPS
家具檢測必須在商家認可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部分取樣時,取樣的過程應有商家在場,或錄像等手段以便商家確認送檢樣品確實出自其產品之上。在送檢時,消費者應與商家一起去檢測機構登記或消費者攜帶相關部門如消費者協(xié)會、工商局等的委托函進行單方登記。